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谁来当技术工人”这道题需系统解答

2022-03-31 王淑娟 点击:[]

一直以来,det365登录网站“普职分流”的话题总能引起不小范围的社会讨论,激起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而在讨论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在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技术工人从哪里来?

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这种状况一方面与职业教育生源、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质量有关,另一方面因为部分年轻人出于对工作条件、技能提升、职业回报等的考虑,更加青睐自由灵活的工作,而不愿进工厂。

技术工人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量劳动人口的成长与流动也关涉万家灯火与社会稳定。当前,我们必须要从顶层设计上系统性思考技术工人的来源、培养和发展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对学生较早“分流”的同时提供了多条“回流”路径。比如在新加坡,学生在小学、初中毕业时都要经历“分流”,这使职业教育作为中学后教育的地位得以巩固,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得以保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减少辍学率和人力资源浪费,这也有力支撑了所在国的经济转型。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笔者参与的近两年对部分院校的调研中可以发现,仅有30%左右的制造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制造业企业工作。人社部2月份发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3个属于生产制造相关职业,而这种制造业用工紧缺现象自2019年第三季度该排行发布以来一直存在。

目前来看,我国技能型劳动者缺乏,其供给主力仍应是中等职业教育。当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规划普职比例。此外,我们更应关注分流后学生如何培养以及学生的发展和激励问题。分流后培养质量和发展通道等问题解决了,不仅可以避免“一考定终身”,其所带来的焦虑、分层等问题也迎刃而解。如果能加快教育多元化发展,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因材施教,分流就会成为根据学生特点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被淘汰后的“次等选择”,也就真正实现了普职“同等重要”。

这又关涉另外一个问题,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根据笔者参与的相关调研,转型升级后,新的生产条件要求员工至少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在掌握专门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独当一面识别和解决系统性问题;二是能较好适应不确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具备不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能力。也就是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是专通俱备的人才,其知识面向和能力结构应满足多元的岗位要求。这种能力已经不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这种基础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它使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的变化,也能顺利进行后续的职业发展。

近来,教育部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职教高考”也在大力推进中。前者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后者则直接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纵向上,探索打破目前的“天花板”和“隐形门”,形成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横向上,探索实现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的人才贯通发展。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人社部也就职业教育改革和技能激励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关键还是如何落实落细。政策执行到位,不合时宜的社会观念自会得以更新。而当做工人也变得“有里子也有面子”时,技术工人的来源自然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其培养与发展也将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何以重要 下一条:职业本科学校要练就五种关键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