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det365登录网站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det365登录网站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要依托,以劳动实践育人为基本实施途径,与德、智、体、美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新时代工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施的具体做法
1.将劳动教育贯通三年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专门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学院出台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修订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et365登录网站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依托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每学年连续开设《劳动实践》必修课程72学时;以专业实训实习课为载体开设不少于16学时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专题教育,三年累计劳动教育学时不少于88学时。二是“三年不断线”规划设计劳动教育教学项目。坚持“融合专业、全程贯通、螺旋递进”的原则,各专业结合服务产业和不同学段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将劳动教育贯穿三年人才培养全过程。
2.依托实习实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一是以各专业开设的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具体结合实习实训课设计的项目任务,深挖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设置与专业内容“紧密对接、互嵌融合”的专题教育,通过创设沉浸式、参与式、思辩式、互动式主题教育情境,增强劳动主题教育的感染力、思想性和针对性。二是以学院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金课堂”为抓手,在真实生产案例、作业项目、企业订单中嵌入劳动教育内容,在项目化、模块化、一体化实训实习教学中的潜移默化渗透实施,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三是依托学院中车集团唐车公司、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等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统筹开展岗位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岗位,生产一线师傅全程指导,让学生亲历基于岗位的劳动实习过程,学会劳动技能,深化岗位责任和劳动质量意识,积累职业岗位工作经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成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技能展示平台,修订学院《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奖励方案》,打通“人人参加校赛、骨干参加省赛、英才参加国赛、翘楚参加世赛”分级进阶、梯度递进的竞赛通道,让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大赛“试炼场”中得到“锤炼”,劳动技能在大赛平台上得到“展示”;定期组织大赛获奖选手成长汇报会、劳动技能(成果)展示、职业技能大赛月等主题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获得感。
4.将劳动教育与创业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学院以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抓手,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的特色项目。利用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定期开展劳技创客交流、劳技讲座路演、创意营销、双创大赛、逐梦年会等系列活动,激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依托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优秀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成立多个由学院教授、博士、名师、省管专家牵头的科技创新团队,跨专业组建师生双创项目团队,打通产-学-研-创通道,学生团队在导师带领下,通过协作完成融合多学科领域劳动新技术、劳动新形态的课题研究、产品设计、国家专利、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全过程,深刻体悟运用新科技固化劳动成果的创造、创物之美。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唐工院开展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的劳动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院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度高。近3年,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美”、公益劳动、走进企业“劳动基地”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3年,学生连续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高级别大赛斩获冠军。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近3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10余项。学生作品《伯莱智建-地下空陆异构预警救援一体化的智慧领航者》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总决赛铜奖。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近3年,涌现出“河北省市技术能手”—常家宝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代表;在2021年评选出的46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5名我院毕业生。
三、进一步努力方向
唐工院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基于“过程+结果、显性+隐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学业评价体系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具体化、可测化劳动实践和教学项目中“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养成效果等隐性评价标准,丰富基于专业特点的菜单式“专业+志愿劳动服务”项目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