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汽车工程学院开展冬至节系列活动

文章来源: 时间:2018-12-24点击数:

12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气冬至。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汽车工程学院开展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节系列活动。

师生欢聚饺暖人心

上午10点半,学校副校长王仁伟、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徐荣政、党总支副书记涂豫来到学生餐厅三楼与新能源1802班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共同度过有意义的冬至。活动现场,老师们一边与同学们包饺子,一边与大家话家常,仔细询问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谆谆教导同学们要能够勤学习、会生活,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大家踏入社会以后的路程打下坚实基础。全场师生热情高涨,纷纷“操刀上阵”,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示范包饺子技巧,熟练地放馅料、蘸水、捏饺子,十指翻飞之间,一只只精巧的饺子就诞生了,有精致小巧的柳叶饺,有大饱满的东北饺。当一盘盘的热饺上桌的时候,尽管它的外形可能并不算漂亮,味道并不算顶尖的,但是,当看到它的时候,洋溢在我们心里的是满满的满足,那是师生情谊相亲相爱的见证。

扶老携幼冬至情深

12月21日下午,汽车工程学院“爱心驿站”志愿者协会来到了普济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剁馅、擀皮、包饺子、拉家常。敬老院的王奶奶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她说:“饺子味道真好,吃完真暖真舒服,谢谢你们!”看着老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志愿者小伙伴们表示,这个节日非常有意义。情温冬至日,微不足道的一碗小小的饺子,因为包裹着满满的心意与祝福,显得既可爱又珍贵。

“我爱我爱博物馆”协会来到了未来儿童康复中心西岗区志愿服务站,和这里的听障儿童一起包饺子、讲民俗、做游戏。

仲景饺耳文化大餐

说到饺子,必定绕不开一个名字,那就是张仲景。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发现寒冬腊月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冬至那天,他便搭起了医棚,支上你大锅,用面皮包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材,舍药治病。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这便是饺子的前身了。

为纪念先师张仲景的丰功伟绩,每年的冬至,张仲景大药房.张仲景博物馆,联合举办“仲景娇耳”节文化公益活动,让参与的老百姓过一个暖意融融的冬至节。汽车工程学院张仲景博物馆大学生雷锋连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们,12月22日一早就来到医圣祠博物馆,参加了2018年冬至“仲景娇耳节”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诵读经典节目,还协助工作人员把煮好的饺子,发放给现场的市民,和大家一起品味中华传统文化。

汽车工程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服务育人工作中,冬至节吃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互助合作意识,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风俗,更让同学们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同学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